肥胖和相关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心脏代谢功能障碍、残疾、恶性肿瘤和过早死亡被认为是流行病。因此,对肥胖的研究具有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肥胖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现象,包括生物、行为、遗传和环境因素。肥胖及其相关问题需要各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治疗选择,例如药物、运动、饮食、手术、药物治疗和膳食补充剂。膳食补充剂因其低毒性且适合普通人群使用而被认为是传统疗法的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白芸豆是世界各国常见的一种食用豆,在我国各省、区均有种植。白芸豆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食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芸豆提取物中含有较高活性的α-淀粉酶抑制物质(α-amylase inhibitor),国外称之为“starch blocker”,意思是“淀粉吸收阻断剂”,可抑制淀粉酶活性,通过延迟或阻止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来降低血糖和热量吸收。因此,它被用作减肥的非处方膳食补充剂[1]。
多项概念验证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补充白芸豆后,葡萄糖吸收会出现剂量依赖性减少。然而,在一些相对较小的短期研究中,每天使用 1.5-6 克白芸豆提取物的减肥效果更为突出。例如,一项涉及 60 名肥胖受试者的临床试验报告称,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白芸豆提取物的组的脂肪量、体重以及大腿、臀部和腰围的减少幅度更大,且没有任何副作用[2,3]。
淀粉酶抑制剂如何发挥作用?
在穿过肠壁之前,所有复杂碳水化合物(即淀粉)必须水解为其单糖单元,在大多数情况下为葡萄糖。这个过程涉及多种酶:唾液和胰液中存在的α-淀粉酶,可将复杂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寡糖,小肠刷状缘中存在的各种其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等)可将这些酶转化为低聚糖。低聚糖转化为可被吸收的单糖。通过该过程产生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通过肝门静脉至肝脏。不立即用作能量的单糖会以肝脏中的糖原或脂肪组织、肝脏和血浆中的脂肪(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将来的能量需求。
白芸豆提取物已在体外被证明可以抑制 α-淀粉酶的活性,并可能通过干扰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成简单、可吸收的糖类来帮助促进减肥,从而可能减少碳水化合物来源的热量。此外,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快速吸收将有利地影响胰岛素系统,进而导致脂肪积累减少。根据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阻滞剂”能够防止大米淀粉和蔗糖的早期吸收并防止胰岛素抵抗。
还有另一种机制也可能有助于减肥。一些膳食碳水化合物的物理形态使其无法被α-淀粉酶吸收,因此难以在人体胃肠道中消化。这些抗性淀粉大部分未消化地进入结肠,在那里它们被结肠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二氧化碳和甲烷。抗性淀粉产生的能量约占从葡萄糖中获得的能量的 50%至80%。据报道,食用抗性淀粉会促进脂质氧化。可以说,淀粉阻滞剂将淀粉输送到远端消化部位,在那里它们可能具有类似于抗性淀粉的作用[4]。
白芸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体重管理、抗糖化、糖尿病管理产品中,应用于包括压片糖果、固体饮料、饮料、咖啡等等剂型。
产品名称:白芸豆提取物(固体饮料)
产品规格:使用团标检测,Fitin 白芸豆提取物活力超过4000U/g;
植物凝集素含量低于30mg/Kg
技术支持:新西兰达维特精准营养研究院
获得2项中国发明专利ZL201410790988.6、 ZL201510313145.1,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长海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针对体重管理、血糖控制做了人体临床试验。
企业简介 |
参考文献:
[1] Obiro WC, Zhang T, Jiang B. The nutraceutical role of the phaseolus vulgaris α-Amylase inhibitor. Br J Nutr 2008;100:1-12.
[2] Vinson JA, al Kharrat H, Shuta D. Investigation of an amylase inhibitor on human glucose absorption after starch consumption. Open Nutraceuticals J 2009;2:88-91.
[3] Celleno L, Tolaini MV, D’Amore A, Perricone Nv, Preuss HG. A dietary supplement containing standardized phaseolus vulgaris extract influences body composition of overweight men and women. Int J Med Sci 2007:45-52.
[4] Celleno L, Tolaini MV, D'Amore A, Perricone NV, Preuss HG. A Dietary supplement containing standardized Phaseolus vulgaris extract influences body composition of overweight men and women. Int J Med Sci. 2007 Jan 24;4(1):45-52. doi: 10.7150/ijms.4.45. PMID: 17299581; PMCID: PMC1796956.